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总裁残情毒爱脱贫攻坚的“盈江速度”是怎样创造出来的?-走进盈江

脱贫攻坚的“盈江速度”是怎样创造出来的?-走进盈江

盈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15天的“土坎奇迹”、古里卡的成功经验、仅一年左右时间苏典街道河两岸51户傈僳族建档立卡户整体搬迁入住新房……近日,由云南日报社德宏分社、德宏团结报社共同组织的省州党报联合采访组走进盈江,深入了解盈江县各族干部群众聚焦脱贫攻坚主线,围绕农村C、D级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等工作,如何不断创造出一个个“盈江速度”背后的经验和举措。

不断刷新的“盈江速度”
平原镇陇中村土坎村民小组在危房改造工作中,对锁定的14户C、D级木架房、空心砖抬梁房、简易结构房采取拆旧换新、修缮加固、拆除重建等方式实施危房改造,仅用15天时间就基本完成各项工作,改造后的民房地基牢固、结构稳定、抗震安居,群众满意。

▲土坎村新貌
弄璋镇古里卡村民小组围绕“安全、经济、实用、美观”要求,聚焦“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15天就基本完成了51户204人(C级37户,D级14户)的危房改造工作,让老百姓实现了安居梦。

▲农危改改出美丽农家
勐弄乡仅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基本完成勐弄村龙门古寨打造历史文化遗迹旅游名片村项目并开门迎客,目前,龙门古寨已接待来自北京、广东、贵州和省内各地的游客3万余人次。潮水般游客的到来,拉动了农家乐的发展,11户村民实现经济收入30多万元。

▲龙门古寨傈僳族农家乐
仅一年左右时间,苏典乡苏典街道河两岸51户201名傈僳族建档立卡户今年10月1日就实现了整体搬迁入住新房,住上了干净、漂亮、整洁、牢固的楼房。如今,苏典河沿岸的特色河滨休闲步道已成为居民休闲散步的最佳去处,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苏典街道河两岸51户201名傈僳族建档立卡户新居
“时隔几个月,我们就可以登上这个高空观景廊桥欣赏大盈江湿地公园千亩连片的格桑花海,欣赏最美的芦苇荡迎风摇曳……从无到有,总裁残情毒爱这样庞大的工程、这样快捷的速度让我见识了不一样的盈江”,采访组有记者这样慨叹。
 
实地采访中,我们不由得对一个个不断刷新的“盈江速度”、一个个成功打造的边境特色民族村寨和盈江各族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干事创业的激情所震撼:脱贫攻坚路上,盈江县为什么能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并不断创造出一个个“盈江速度”?
盈江各族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我们:是一个个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始终保持干事创业激情,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常态,把“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作为工作准则,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的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带领各族群众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抢抓发展机遇,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名片,趟出一条又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引领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得以长远、持久脱贫致富的特色路子来。一个个党员干部的苦干实干,铸就了盈江精神这块高地。这块高地,是理想信念的高度凝结,是忠诚使命的生动体现。
党员干部成为“主心骨”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跨越发展的号角吹响以来,盈江大地上掀起了开拓进取、大干快上、奋力赶超的热潮。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而部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和观望怀疑态度加大了工作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形,盈江县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取信于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老百姓的内生动力的激发不是指挥出来的。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首先是干部的内生动力要激发出来,首先要做给群众看。其次,要带着群众干。你做给他看后,自然而然的老百姓就看不下去了,他就跟着你一起干了,你就带着他干,帮着他干,教着他干。最后,要帮着群众赚。帮着群众赚什么?就是发展产业,让他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这是盈江各族党员干部的切身体验。

▲环境优美的土坎村民居
平原镇陇中村土坎村民小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C、D级危房改造中,作为一个纯景颇族村寨,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该村党组织力量薄弱。为此,盈江县委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按“一户群众一名党员”的帮扶标准及时抽调机关党员干部进驻该村开展工作。在15天时间里,县委书记陶继清11次去现场督导、挂包干部24小时扎根建设一线,党员李腊团的三轮车在运输垃圾过程中多次损坏,他没有怨言,自己掏钱修好后继续开工……广大群众看到了党支部和党员为了建设美好家园而做出的努力,也看到了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慢慢的,群众由刚开始的“看着干部干”转变为“自己的事自己干”。由于有了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土坎村民小组C、D级危房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工期大大缩短,短短15天时间,全村就彻底摘掉了“脏乱差”的帽子,创造了“土坎奇迹”。

▲干净整洁的古里卡村
弄璋镇古里卡村在实施C、D级危房改造中,部分群众对空心砖房通过改造能否达到安全稳固心存疑虑,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为此,党支部及时开展走访了解,支部书记蔡兴文还自掏腰包,开着自己的车带领群众到其他地方学习、参观,然后及时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党员户发挥示范作用,率先改造自己的房子,做出样板,用最直观的效果消除群众的担心,得到了所有群众的认可,C、D级危房改造顺利推进,成了全省现场会的示范点。
“生产生活真方便,家家户户通水电;改厕改厨都入户,人畜分离不杂住;垃圾杂物不乱放,环境卫生人健康……”这是群众自编的顺口溜,也充分体现了危房改造给村庄带来的新变化。如今的古里卡村,道路整洁,绿树成荫,花红柳绿。农村危房改造,改出了美丽农家、改出了美丽乡村、改出了群众精气神、改出了幸福生活。
土坎及古里卡C、D级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仅仅是盈江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盈江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在贫困村寨第一线,终日奔波在田间地头,叫响“不脱贫不脱钩”,用真心真情服务换取民心,以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挂钩点的贫穷面貌,诠释着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党员形象。

▲龙门古寨一角
在龙门古寨打造中,面对涉及公建部分需征用拆除村民约85亩的土地、目前却无力补偿这一老大难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栋枝恶首先带头拆除让出了自家4亩多土地。在他的带动下,村委委员熊德明、曹德华也无偿让出了土地。群众看到干部都带头了,也纷纷同意让出公建部分涉及的土地,全村共让出了85亩价值400多万元的土地。

▲大盈江景区(朱边勇 摄)
大盈江湿地花海打造,也同样面临着需要征用农户土地、拆迁、补偿,以及无资金可补偿、被征用土地群众的生计问题等,这一个个“拦路虎”是如何消除的?平原镇党委书记早生荣为我们揭开了谜底:湿地花海公园的打造不是简单地撒几粒花种,围一圈围栏,而是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被征地农民的生计问题,采取的是花海建成后,管理经营工作由涉及到征地的村民来承担,景区周边允许村民开办农家乐、摆摊点经营。实践证明这是行得通的,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盈江县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持续引爆黄金周旅游市场,群众参与旅游市场经营活动热情高涨,旅游带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情况明显,大盈江景区有220户群众参与市场经营,每户平均收入达4000元左右,村民乐开了怀。
“只要我们每一个决策、每一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把老百姓的最大利益考虑进去,都能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扶贫工作的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盈江县委书记陶继清一语中的。
精准施策紧盯产业发展
村庄美了不等于群众富了。要想贫困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还必须要有产业做为支撑。产业扶贫是确保群众稳定脱贫的根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要紧盯产业发展,让产业发展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又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经途径,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陶继清这样介绍。
为确保产业脱贫的精准性、可持续性,盈江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精心研究产业扶贫工作,全力以赴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主推的产业要有一个领导小组、一名挂钩领导、一套帮扶政策、一批产业规划、一支科技队伍、一批产业基地、一批企业帮扶,把企业做大、产业做强。各乡镇要确保一个贫困户有2项以上稳定的产业收入,实现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全覆盖;各乡镇在发展产业过程中,要以户为单位,切实做到户准、组准、村准、乡准,最后到县准,从而统筹产业发展,做到精准施策。
“为弄清每户有哪些产业、产业能给群众带来多少收入、群众想发展什么、能发展什么,我们挂钩干部几乎每天都扎在村里,摸清每家每户的家底。”苏典乡宣传委员曹虹介绍,底数摸清后,再按户、按村、按乡镇分类汇总,认真分析研究,因地制宜理清每户、每村、每乡镇的产业发展思路。
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盈江县2017—2020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全县要巩固提升发展的粮食、蔗糖、核桃、油茶、蚕桑等13种产业,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让产业带着农户走,资金跟着产业走,大户跟着产业走,科技人员跟着产业走,实现规模化种植,形成集群效应。

古里卡村是一个易地搬迁村,人均耕地不足0.3亩,要靠耕地脱贫致富是不可能的。为此,村“两委”一班人多处奔走,在镇党委和挂钩单位的支持下翟山鹰,该村建起了占地15.58亩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和占地45亩的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场,以大户带动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养猪场覆盖了所有村民,土鸡养殖场覆盖了1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增收、创收。同时,充分利用山林土地资源,以党员带头,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积极支持贫困群众发展核桃、草果、坚果等产业。目前,村里共种植草果650亩,核桃2100亩,坚果1800亩,西南桦12000亩,杉木3000亩。仅蔡支书就种植草果15亩,核桃300亩,坚果35亩。村民还编了个顺口溜:要想富,跟着支书种草果。今年,蔡支书还垫资10万余元带领7名群众尝试着种了3亩重楼。这些产业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实现了以短养长的目的,经济林木已成为古里卡群众今后增收致富的发展后劲。
土坎村结合农危改工作大力发展“微果园”,帮助村民家家户户种上了坚果,成了坚果村。平原镇党委书记早生荣算了一笔账:一棵坚果树高的收入可达1000多元,少的也有500多元,每户只要种上20棵,以每棵最低收入500元计算,一年也有10000元,可以基本上实现脱贫目标。
严格执纪护航脱贫攻坚
为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聚焦脱贫攻坚、强化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决战脱贫攻坚,盈江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在全县五个重点工作一线中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实施意见,通过“选育管用”相结合,引导激励领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打造一支想干能干、担当会干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
去年以来,54名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获得提拔、调整。同时,积极选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外出学习培训,选派8人到省发改委、团省委和州直部门学习锻炼。

▲古里卡村支书蔡兴文介绍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情况
盈江还结合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不断改进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及党建促脱贫考核考评机制,把脱贫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范畴;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纳入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直接与干部职务的升降、奖惩挂钩。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对“挂名不出征”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按规定召回工作不力的驻村队员,激励基层一线领导干部投身脱贫攻坚工作。
“县纪委的‘一月一检查一督导一通报一整改’的方法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压力。特别是看到通报时,发现自己乡镇还存在的问题,更是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同时,我们看到了压力也有了动力,问题发现得早也好整改,这样每月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到最后问题就会越来越少,工作就会越来越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表示。
截至目前,该县共召回、诫勉谈话驻村工作队员25人,对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工作任务推进不力的乡镇和县直部门进行集体约谈4次,共约谈县直单位负责人11人次,约谈乡镇党政主要领导44人次,立案查处脱贫攻坚领域违纪案件5件11人,给予党纪处分11人。
“监督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理什么人,而是让大家更好地开展工作。”县纪委相关领导表示。通过督查,将压力传导至最末梢,把责任落实到最基层,在全县营造出风清气正、团结干事、勇于争先的良好政治生态,点燃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来源:德宏团结报
▌编辑:盈江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