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思兔在线阅读解密——绿色发展的“磐安密码-磐安发布

解密——绿色发展的“磐安密码-磐安发布


今天,《金华日报》第2版整版刊发了《绿色发展的“磐安密码”》。

全文如下
磐安县委书记傅显明曾这样描述绿色发展的“磐安密码”:“紧紧围绕‘特、富、美、安’县域发展新要求,通过‘美’的方式,做好‘美’的文章,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达成‘富’和‘安’的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而易见,生态的磐安走绿色发展道路,符合磐安实际,务实善谋。

磐安县城俯瞰图
如今的磐安,日新月异。有了名气和人气,更有了发展的底气,最终带给当地百姓福气。一座城的魅力,在于它坚持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巍巍群山间,过去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如今处处风景,游人如织。磐安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一个个创新做法,一组组发展数字,凤凰涅槃何其不易!这背后凝结着全体磐安人民的精神和智慧。
今天,我们眼中的全新磐安,有着延续千年的“旧”,这是一种一尘不染、返璞归真的“旧”,正所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番诗画的景致,又有着彰显时代特质的“新”韩惠淑,旅游、影视、循环农业……旧瓶装新酒,新故事与旧生活相生相融。

磐安正努力呵护的“旧”,正是体现其发展的定力。正努力开拓的“新”,正是体现其发展的魄力。“旧”与“新”之间,磐安展现给世人的,正是它面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决心。
我们憧憬,通过不懈努力,磐安“建成一个后发崛起的活力之县,打造一座宜居宜游的品质山城,培育一方优美生态的乡村乐土,建成一片独具魅力的养生福地,构建一处平安和谐的幸福家园”的“五大目标愿景”将一一得到落实。
我们坚信,一个“大美磐安”“绿色磐安”一定是浙中大地上一颗熠熠生辉的耀眼明珠,一定能在“走在前列、共建金华”中迎来崭新的磐安时代。
2017年8月15日,是习总书记“两山”重要讲话发表12周年纪念日。12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这一科学论断:“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2年来,与安吉同为国家生态县的磐安县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在磐安,绿水青山就是最大的“金名片”。九山半水半分田,便是它的真实写照。如果拿一张浙江地图对折,再对折一下,中心的那个点就是磐安。位于“浙江之心”的磐安县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在转型升级之路上扬鞭策马,砥砺前行,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以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为龙头,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产业融合呈现良好势头,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这里正凭借一城山水,打造出一个生态富民样本。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方向,努力走出一条富有磐安特色的发展之路。
如今的磐安,早已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经济持续发展,人民越来越幸福。这里青山依旧,绿水幽幽,正如县委书记傅显明所说:“良好的生态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思兔在线阅读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生态资本就是发展资本。”
这些年,磐安的绿色发展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五年来,磐安致力于富民强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11年的1.5倍。全面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在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中名列前茅。
这些年,磐安致力于环境整治,生态建设走在前列。大力实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青山白化”等整治行动,被评为省“清三河”达标县和“无违建”创建先进县,获得了国家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
根据省林业厅的评审结果,与2008年相比,目前磐安的森林覆盖率由80.1%上升到80.95%。森林覆盖率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空气优良天数达9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四位,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这些年,磐安交界断面水质百分百达标,送给下游一江清泉。去年,磐安在全市流域水质考核中夺冠。今年上半年,磐安收获市水质考核财政奖补资金1056.7万元,占总奖补资金的1/3,再次拿下“半程冠军”。
自2005年起,磐安就一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县,连续12年平安,一举夺得“平安金鼎”。
去年以来,休闲旅游势头强劲。2016年,磐安接待游客954万人次,同比增长20.6%,旅游收入达69亿元,同比增长41%,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

今年上半年,全县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3项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银行贷款余额、工业用电量等3项排名全市第一。
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定增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3元,同比增长8.4%,增速居全市第4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6元,同比增长9.7%,增速居全市第1位。增幅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
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在这条道路上,磐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片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神奇土地上,缘何能创造出如此傲人的奇迹?不久前,我们来到磐安,实地探寻绿色发展的“磐安密码”。
【解密一】一城山水:筑梦赶超发展的天然优势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用这一诗句形容磐安的这一城山水,再恰当不过。磐安的生态环境好到什么程度?咱们用数据说话———
磐安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也是“浙中江河源头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和“浙东祖山”的美誉。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有大小山峰5200多座,最高山峰是青梅尖,海拔1314米,被喻为青梅竹马、一生一世的爱情圣地。这里是钱塘江、瓯江、灵江、曹娥江四大水系的发源地,又是天台山、括苍山、仙霞岭、四明山等山脉的发脉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达299个,类型63种,综合质量和开发价值列全省第三位。

青梅尖
磐安境内山好水好空气好。大气和地面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I类标准。目之所及,尽是春花烂漫、夏谷叠翠、秋峦层染,美不胜收。全县月份温差和地区温差较大,气温较周边地区要低:年平均气温为13.9~17.4℃,最高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为25.6~28.8℃。
早在两年前,磐安县就与桐庐、永嘉、遂昌一起,被列为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据省林科院的监测数据显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浓度超过1630个/cm3,景区森林环境空气负氧离子数平均值达18060个/cm3,最高达7.6万个/cm3,被誉为“浙中大盆景、天然氧吧城”。省林科院还测定,磐安县全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总价值73亿多元,磐安县的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59万吨,释放氧气100万吨。159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7.7万辆出租车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焕良表示,城市房间里的负氧离子浓度是100个/cm3,楼宇办公室里的浓度甚至低到40~50个/cm3。这样算起来,磐安的负氧离子浓度含量是城市房间的760倍,有洗肺养生之效。浙江医院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曾发布了磐安黄檀林场老年“森林浴”研究报告,经两年两期的试验对照表明,接受“森林浴”的老年人心血管因子、心衰指标、血压、氧化应激水平等8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并有多次叠加效应。
“山水磐安,身心两安”,磐安旅游因生态闻名,影响力正不断扩大。良好的生态资源,是天赐磐安的“无价之宝”,是磐安发展的优渥资本,也是磐安绿色发展的天然优势和核心密码。
【解密二】一号产业:实现生态富民的转化通道
习总书记提出,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生态可以富县,生态也可以富民。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
如今,被定义为浙江第四大都市区“绿肺”的磐安,把发展休闲养生旅游定为“一号产业”,提出全域全业发展休闲养生旅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目标。
傅显明说:“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是磐安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必由之路,是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我们将认真实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计划,加快推进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提质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强县富民的大产业。”
2006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管头村调研农家乐。彼时,距离他提出“两山”重要讲话还不到一年。磐安大山里的这个古村落便已风生水起。当地村民们说:“这些年农家乐办下来,我们尝到甜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0多年过去了,在磐安,不再只有一个管头村,更多的后起之秀展现在世人面前,赢得了不绝的赞誉。

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陈界村。过去,它还是一个落后村,一路的“黄金泥”能让人人变成“泥腿子”。现在,走进陈界村,满眼都是错落精致的小洋楼,白墙黑瓦的老房子,依湖而建的长廊,曼妙美丽的荷花谷,络绎不绝的游客……这里已是“沪上人家”农家乐示范村。如今,磐安致力于将“沪上人家”打造成周边大中城市的后花园及其居民的休闲养老基地。2016年,该村实现农家乐旅游总收入6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万余元,村民们闯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今年7月19日,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到磐安县调研“两山”理论期间,专门点赞了陈界村的发展模式。他甚至幽默地对陈界村的住客说:“我都羡慕你们在这儿的生活了。”
陈界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恰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品田园雅趣,赏山花烂漫,已成为许多外地游客来磐安的一大乐事。近年来,磐安窈川、双溪、安文和尚湖已经栽下两三万株樱花苗,百里“樱花谷”已初具规模。

今年4月25日,浙江省第三届森林休闲养生节暨第五届杜鹃花节在磐安高二乡开幕。这已是高二乡连续5年成功举办杜鹃花节,在省内外打响了名气。
在盘峰乡沙溪村,一座省内最大的玫瑰庄园已于4月29日开园迎客。据了解,玫瑰庄园项目总面积达46.8公顷。除了樱花谷、杜鹃谷和玫瑰谷,磐安还有一个更为宏大的计划:“五谷丰登”。

高二杜鹃谷、沙溪玫瑰谷、百里樱花谷、云山芍药谷、白云银杏谷五大项目,共同组成了磐安特有的“五谷丰登”独特景观。
“土里种下去的是花,长出来的是钱。”用当下磐安一批新兴“樱花农民”的话说,花开了,家乡美了,游客来了,钱袋子鼓了。磐安的“花”式转变,成为了“两山”理论下至关重要的“磐安密码”。
傅显明认为,休闲旅游作为“一号产业”,除了自身要做大做强、优先发展外,还要发挥旅游“一业带多业”的带动作用,做好“旅游+”文章。
除了花,还有药,磐安旅游的外延不断丰富。在磐安县冷水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铁皮石斛基地,该基地面积达100多亩,年组培苗生产能力4000多万株。这里的鲜石斛采摘游搞得红红火火,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走出了一条“旅游+农业”的新模式。作为磐安种植“仙草”铁皮石斛的第一人,磐安科普带头人郑方正用实际行动实现理想:种一片“仙草”富一方百姓。而“五谷丰登”之一的“芍药谷”,既是赏花的旅游景点,又是药材产地。

铁皮石斛基地
 
众所周知,磐安的药材全国闻名。
不得不说,将药材产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融入旅游发展,是磐安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又一大创新举措。
在传统产业历久弥新之际,磐安的如画山水之间,“旅游+影视”这一新兴产业模式正悄然崛起。
为建军90周年献礼的国产电影———《建军大业》火爆了8月荧屏。而这部年度大戏就曾在磐安榉溪村取景。

《建军大业》在磐安取景,只是当地影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磐安大力培育影视文化产业,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将磐安的美丽风光搬上荧幕。留下的,则是人气和商机。
如今,磐安的影视拍摄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被命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就有11个,位于百杖潭、舞龙峡等6大景区,以及榉溪村、管头村、大皿村等5个传统古村落。这些拍摄基地,绝大多数都是磐安的旅游景点。

磐安文广新局局长张大华表示,磐安发展影视产业有不少优势。如区位优势,磐安距离“中国好莱坞”横店比较近,两地相隔不过半小时车程,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民风相通。在横店拍戏的剧组有很多,可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磐安具有生态优势,横店多的是人造景致,而磐安具有生态优势,有的则是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是浑然天成的绝佳外景地,可实现与横店的优势互补。
磐安影视产业崛起成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该县影视产业实现税收158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8%,同时,有力助推了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的快速发展,上半年,该县共接待游客640.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和65.6%。
【解密三】一溪清流:护好源头活水的治本之策
磐安作为“四江”源头县,担当着源头治水的政治责任。围绕全面剿灭劣V类水目标,并由此推向纵深,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全县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拿出了壮士断腕、绝不手软的必胜决心,全力呵护源头的这一股清流,并取得了辉煌战果,在水质领域接连斩获多个冠军,在全市范围内遥遥领先,秘诀在哪里?

小微水体整治
“生态红线就是‘高压线’,绝不能越雷池一步。”磐安当地政府对于生态红线的坚守,从没有“下不为例”的说法。磐安县环境保护局局长陈守高介绍,磐安有六大生态保护区,其中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众多珍贵的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受到保护,游客只能在景区外围游览,而核心区是明令禁止入内的。六大保护区是生态红线,面积达270.43平方千米,占磐安总面积的22.6%,这些红线内的土地是明确禁止开发的。
“磐安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但真正落地的企业数量少。有些企业在其他地方通过了环评,但在磐安无法通过,我们这里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门槛也比其他地方高。”陈守高说。红线之多,门槛之高,让污染企业在磐安几无立锥之地。
磐安县劣Ⅴ类水主要集中在村庄池塘,因其普遍较为封闭,加上有些村民卫生习惯不好,往池塘里排污水扔垃圾,塘水发臭发黑情况比较突出。为此,该县采取清淤换水和引进活水等方法。但这类小微水体水质保持较难,该县从池塘所在村选出村干部任塘长,实行塘长负责制。并实行一塘一策: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尾水治理难的问题,通过建设湿地和纳管的方式予以解决;针对洗衣导致封闭水体水质问题,发动村干部,一一上门劝导,切实减少污染源;同时,一些村庄还在池塘里养鱼和种植水草,进一步净化水质。

河道治理
磐安劣V类水围剿已初显成效: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提前完成,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各乡镇对查出劣Ⅴ类水体的房前屋后小沟小渠池塘进行清淤修复,清理疏通,目前已全部完成剿劣并销号。
陈守高说,整治、保护当地环境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抓源头管理,设置高门槛;二是抓日常管理,措施跟进;三是加大执法力度。
快就快在剿劣“三步走”,县域水系“建、管、治、合”四轮驱动。磐安县五水共治办(廊道办)负责人厉旭阳介绍,“建”即加快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管”即加强截污纳管工程建设,“治”是加快推进清淤修复工程建设,“合”是加快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宣传发动进村入户,营造全民治水氛围;各项工作落实到人,明确任务目标,倒排时间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就是速度。
治得快,更要守得长效。陈守高表示,环保局针对磐安现有的产业会进行不定时检查,随机抽查,多层次,多时段,做到全覆盖、常态化的日常监管。“之前有一个畜牧养殖场是我们重点检查的对象,除了正常工作日外,晚上以及周末时段也会抽查。让他们时刻做好准备,把高要求、严标准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天。”
据他透露,在今年4—7月,查封了23家违规单位,相关负责人被行政拘留。接下来,还会邀请人大代表、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到监管中来,让媒体曝光环境违法的企业,加强执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磐安治水另一大亮点,可以让污水变清的生态循环农业。周朝文养猪已有10多年历史,2011年以前,他的养猪场办在盘峰乡榉溪村村口,废液直排入溪。2012年,他根据县里要求,将养殖场搬到海拔600米的东山上,并建立了排污系统,猪废物通过干湿分离器分离,猪粪烘干成有机肥,猪尿通过发酵分成沼气和沼液两部分,沼气当生活燃料,沼液通过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最终成为干净的水。
目前全县43家规模养殖场都建在山区林地,并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所有生猪规模养殖场均建设了干粪堆积棚、沼气池、储液池配套及管网设施,将沼液通过管网输送到附近山上或农林业基地的储液池,再通过输液管网分散喷洒于山地、作物消纳地,确保实现干粪作有机肥、肥水还田园、污水零排放、沼气可利用。

磐安县里除了坚持“上山入园”,强化动态监管,探索建立山区畜禽养殖污染长效监管模式,还将不定期检查和暗访结合,对发现污水偷排、污染环境的养殖场,由环保部门立案查处,对查处后仍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予以关停。对检查结果进行排名、公示,连续3次排名在后三位的养殖场,责令关停。
除了周朝文养猪,还有包金亮种菇。在当地,这位坚持生态农业的科技达人远近闻名。包金亮有一颗绿色发展的雄心,在这一点上,他与当地政府的规划不谋而合。

在他的种植基地里,所有菌菇种植生产,全部采用环保、循环模式,不给生态环境增加负累。深入基地就能发现这里的奥妙:回收农民丢在田间地头的玉米芯、秸秆等边角料,用作杏鲍菇的培养基,杏鲍菇长成后的废渣是香菇的种植底料,香菇收完后的废菌棒是平菇的基础料,平菇长完后的废料是竹荪的培养基,竹荪采完后的废料化为有机肥,用于还田。
与传统菌菇种植消耗大量木材不同,新型种植模式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近年来,磐安县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废料和木制品下脚料,推广“茭白—大球盖菇”“桑枝—杏鲍菇”“食用菌废菌料再利用种菇”“药—菇”“菜—菇”“果树套种食用菌”等生态循环模式,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解密四】一身迷彩:奔跑火热一线的铁军战队
所谓成事之要,关键在人。磐安的绿色发展之路,事在人为。
在磐安高二乡,当数万人涌入这里看杜鹃花海。殊不知,美景的背后,是一群乡干部身着迷彩服的背影,正是这一抹迷彩绿,改变了乡民的生活和高二的命运。
在青山里,在绿水畔,一个个穿着迷彩服的护林员、河道长成了此间最亮丽的风景。
去年8月,磐安县新渥镇,“江南药镇”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养生博览馆场地工程现场,10余名镇村干部头顶烈日,身穿迷彩服,实地丈量土地,帮助解决施工车辆进出问题,脸上的汗水“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今年3月,东溪街南区块自来水公司办公楼拆迁现场,工作人员身着迷彩服,头戴红色安全帽,来来往往,脚步匆匆,异常忙碌。
铁军冲在前,山城换新颜。如今在磐安,“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一线,到处能看到“迷彩服”的身影。一件迷彩服,早已成为磐安干部们的标配,也成为了“磐安铁军”的真实写照。从“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创新开拓,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时初尝胜果,每一环、每一步都渗透着这支磐安铁军的辛勤和汗水。

磐安县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打造一支“绝对忠诚、敢打必胜、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磐安铁军。如今,这句话已经出现在每个政府部门的墙上,时刻警醒磐安各级干部要以时不我待、勇立潮头的干劲砥砺奋进。
这支磐安铁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实干作为座右铭,锁定“同步”目标不动摇,摘帽快跑不停步;锚定“美”的目标,提升“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抓长远之事,甘做铺垫工作,撸起袖子干出摘帽快跑的“加速度”。正是缘于他们的努力和汗水,才有了磐安“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底气;正是缘于他们的高昂斗志和严实作风,才能迸发出干事创业的速度与激情;正是缘于他们的甘于寂寞、善于坚守,才能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守护绿色发展的一方净土。
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