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总裁的娇妻追忆似水年华 【吾感】穿越时光隧道-襄阳拾穗者

追忆似水年华 【吾感】穿越时光隧道-襄阳拾穗者


穿越时光隧道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官咏梅
得益于拾穗者艾子的讯息,一向喜静不喜动的父母,听我说到有个襄阳旧街旧巷、故人故事的老照片、老物件展览会,欣然要求同去。
展厅里,两位近80岁的老人,一张张照片的看过去,父亲指点比划着,母亲点头会意着,他们停留时间最长最多的,大都是汉江边码头、汉江一桥、十字街(街这个字,襄阳老话读“杆儿”)等,他们年青时工作、生活中来来往往,用脚步丈量的地方。尤其是有关汉江和汉江桥的老照片。

照片提供:拾穗者多久
父亲祖籍四川,小时候家境贫寒,鸡鸣早起,挑担翻过一座山,先去集市卖菜卖粮,再去上课读书的励志故事,于我们已是听过了无数遍,父亲的刻苦上进在全村确是不争的事实。62年,他从四川地质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地质总队工作,开始游走于祖国大江南北。65年,与母亲新婚不久,便服从支援三线建设的命令,从武汉、信阳、襄阳这三个地方,选择了山青水秀的襄阳定居工作。母亲亦从北京密云医院随迁到襄阳,随迁途中,生下我姐姐。之后,父亲仍然走南闯北的从事地质勘测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母亲一人边工作边带孩子,父亲自是有些愧疚,总裁的娇妻没有外出任务时,在家修修补补、洗洗涮涮的操持家务,在我母亲所在的医院,也落得个好名声。到我出生后,母亲一人拉扯两个孩子,着实应付不来,我父亲遂调动到地方单位,改行做了会计,凭着勤奋好学,在这一行里,居然也做出名气,除了经常受邀给各单位财务人员做培训,还是襄阳最早一批取得注册会计师证的专业人士。
展出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多反映的是近五、六十年来襄阳老街老巷的变迁,而这段时期,又正是中国从文革浩劫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上一辈人挥洒泪水和汗水,刻写他们青春印迹的时期。在汉江一桥原址的几张老照片前,父母感慨良久。那时候,其实日子是慢的,没有桥,过河要坐轮渡,去襄城办个小事,半天也就过去了。六十年代中期,全民动员上阵,修建跨越汉江的第一座桥,我父母都亲身参与。从老照片热火朝天的场景中,可以想见,以我母亲当时瘦小的身板,尚推车搬石,与照片中的女青年一样,双眸中透出建设者的自豪和憧憬“天堑变通途”的光亮。在桥头附近的老照片中,母亲兴奋的指着火车道轨,对我进行了实地教育。其实这个故事我也已听过多遍郑秋泓,但面对照片中的实地现场,我迅速在心中还原了我不曾看过的场景:在一个天空飘着雪花的冬日早晨,我父亲拉着借来的板车,母亲躺在车上,怀抱着出生刚2天的我回家,路过这个道轨,因路面湿滑,父亲数次用力都拉不过去,母亲心疼欲下车,被父亲呵斥。说到这里,父母对望的眼神,分明穿越了数十年的光阴,回到了那个洁白中有些泥泞、寒冷中有些喜悦的飘雪冬日。
陪父母去看老照片的展出,应该是近年来我为父母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步入中年,面对日益衰老的双亲和日益下降的记忆力,对于过往岁月的回顾,我多少有着“隔空抓物”的惶恐。看到上一代和我们这代人的岁月,被这些老照片一一记录和印证着,不由勾起了很多泛黄的回忆。在那张母子一同生炉子扇炉膛的照片前,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放学回家要生炉做饭,因不懂炉膛不通不着的道理,浓烟滚滚,泪涕齐流,还担心被大人责骂的无助的我;看到梯子口码头百货商场的照片,想起有次父亲用他的永久牌28自行车载着幼年的我,偷懒自己进去买日常用品,把我独放在后座上,我当时离地三尺,抱着座位不敢放手不敢妄动的紧张心情;看到汉江的老照片,想起我和姐姐从小在汉江里戏水,不经然就学会了游泳;看到前街的照片,想起从小便懂事的我和姐姐,和父亲一起推着板车去买煤,又联想起冬天把煤灰还原成煤块,和水捏煤时刺骨的寒冷,后来做饭换成煤气坛,关于气体能燃烧还神奇不解了好久,再到现在,连煤气坛也成为了历史。
襄阳,曾有九街十八巷,在街巷中嘻笑追逐穿行、徒步走过一桥只为摘一袋桑叶的童年岁月,都成为遥远的回忆。去年和外地回樊的姐姐去回民街吃牛肉面,特意去看了据说做为历史印迹还算唯一保存完整的陈老巷。记得当时,站在老字号布缎商行里的天井下,隔空仰望,周遭全是高楼大厦,阳光乍泄,穿越天井照耀着腐朽欲坠的旧时闺阁,如同时光隧道,连接着生生不息、努力拼搏的一代又一代人。
因父母在展馆时光墙前留影,被媒体抓拍见报的偶然事件;因观看老照片旧时回忆泛滥欲吐才快的自己;也因拾穗者艾子的指示,仓促成此文,一愿国泰民安、岁月静好、记忆祥和;二愿我们在大都市拼搏的后代,还能有个称为故乡的地方,去承载他们的回忆和梦想。
二〇一七年六月十四日